網路時代不只改變了人類生活習慣,連帶的各行各業也因應數位科技做出變革,電子化已經成為現今趨勢,不論媒體圈、服務業、金融業或服飾業無不開始強化自家網路平台,網站流量、會員數等皆成為評價自家品牌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從理性觀察數據取代感性猜測沒有錯,但流量、會員數代表著事件的「果」,當數字不如預期的時候,因循「果」而上找到各種變動的「因」,從此下手才能讓定向觀察流量、會員數產生正當的理由。

砸大錢做行銷,還是用盲猜去校準下次的策略嘛?

某品牌想要做新品試用,該品牌早就摒棄舊時代的紙本問卷形式,因為從設計問卷、派送、填單、整理、篩選出有效問券分析結果,過程曠日廢時,且進化中的消費者接受訪查時早已經下意識帶有防衛心。

於是他使用現在最普遍的行銷操作形式:生產派樣、編列行銷預算、設定TA標籤投放媒體廣告、消費者產生興趣填個資索取試用體驗。過程中發現廣告轉換到試用的流量高於過往經驗,但是最終試用名單數量卻出乎意外的低。

於是部門各種拍腦袋的猜測開始堆疊出來…廣告素材誤導?標籤下錯?試用包不吸引人?索取方式太複雜?在花了試用生產成本跟大量行銷預算後誰也無法跟老闆打包票說出檢討的核心問題,各部門吵成一團。

問題的答案其實在品牌主手裡!

就在派樣活動進行到中間,一次跟合作中的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數據管理平台)服務團隊閒聊時找到問題的答案,瞬間逆轉了活動下半場的成效。

DMP中的「數位行為追蹤」從裝置來源中找到關鍵答案。資料顯示有近80%的用戶是利用手機來到品牌網站,近20%的用戶才是透過電腦,可是實際留資料想要試用產品的人卻有高達50%的用戶是用電腦,這樣的結果顯然有點不合常理,猜測是手機的使用者試用介面出現問題才會讓數據有如此巨大差距。是手機版網頁破版?還是字體太小?或是按鍵做得不清楚等等。

種種原因都有可能會造成手機用戶轉換困難。從裝置來源找到可能問題後,進一步優化手機用戶的介面,把字體調大、頁面簡化、按鍵重做後,原本只有約50%的用戶瞬間提升為75%,當然也收入了一批有效的新用戶名單。

DMP讓魔鬼現形,別讓自己成為魔鬼代言人!

DMP呈現的數據可以有根據的推論找出問題可能所在,如果還是用傳統的問卷方式,甚至商業策略上用了DMP服務,執行時又忘了結合在行銷過程上,到頭來花一堆時間卻仍在原地打轉,既沒有效率又沒辦法解決問題。在「數據」為王的時代,合理且妥善的運用數據,是提升公司效益的根源,畢竟時間永遠是商場上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大的致勝關鍵!

看到差別了吧!利用DMP呈現的數據可以直接找出問題點所在,如果還是用傳統的問卷方式,可能到頭來花一堆時間卻仍在原地打轉,既沒有效率又沒辦法解決問題。在「數據」為王的時代,合理且妥善的運用數據,是提升公司效益的一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