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劇《誰是被害者》近期引來不少觀眾討論,台劇第4次和美國公司NETFLIX合作,影片討論度和好評都更勝於前,《誰是被害者》的台灣製作公司對於和NETFLIX合作表示,這家美國串流平台已經有過和百餘個國家合作的前例,有大數據可以讓台灣團隊參考,以此擬定出更適宜的行銷策略,最後得以把台劇推向國際。

NETFLIX雖然不是數據公司,但他們在經營自家平台時就很注重於「標籤化用戶」,藉由了解平台內上億用戶的觀看習慣,作為他們下一檔自製影片的基礎,所以,「紙牌屋」能受全球歡迎絕對是經過數據推演,而非單純的運氣。

不過,數據分析雖然已經印證其價值,但數據公司目前仍非廠商選擇合作時的首選,即便他們總是在策略規劃時會對數字感到焦慮,擔心接觸的客群不夠多、內容不符合喜好,依然不會將數據公司作為行銷策略夥伴之一。一個好的數據公司到底可以透過CDP(客戶數據平台)幫你創造甚麼?

%e5%90%84%e7%a8%ae%e4%b8%b2%e6%8e%a5_%e5%b0%8f (示意圖)

標記消費習性,找到真正的需求痛點

CDP可以在不同平台上完成消費者標記,能藉由追蹤個人身分資料,來明白消費者在購買商品的過程中做了哪些事。比方說,消費者在你的網路平台上買了一雙鞋子,她從瀏覽到下單的流程,先是透過IG廣告進到網站平台,幾經搜索後沒有採購,過了幾天她又從FB點廣告進來,這次她下定決心要購買了。CDP可以追蹤她前後兩次進入網站的紀錄,標記下完整採購流程。

也就是說,CDP標記下這位消費者的採購狀態,倘若兩個月後她又在其他地方點擊廣告進來,並且順利下單購買,兩次的購買紀錄和她的操作過程,都可以用來作為分析使用,找出她的習慣和喜好後,未來就可以針對這位消費者做更有效率的投遞,強化素材內容後,增加廣告轉單率。

%e5%90%88%e4%bd%9c%e5%a4%a5%e4%bc%b4%e9%97%9c%e4%bf%82_%e5%b0%8f

(示意圖)

資料彙整再運用,為預算加乘效果

廠商過去除了會擔心投放廣告效果不佳以外,數據沒有反覆運用,繼而造成預算浪費也是一個不得不忽視的問題,CDP能做到的是更全面的蒐集從其他廠商收集來的客戶數據,並深入分析探討,試著解讀出其他有用的資訊,做為下一次運用的基礎,同時可以在每次不同活動後更新消費者標籤,避免增加多餘的行銷費用,進而讓消費者有好的體驗。

倚天劍和屠龍刀,取其一都能夠殺敵致勝,但兩把絕世利器合而為一就能夠得到更能造福世人的《武穆遺書》。所以,要不要運用數據公司的武器,重新檢視自家平台的成效,繼而試著創造收益,答案還不顯而易見嗎?

 

更多DMP、CDP消息請洽蝙蝠移動

官網:https://wooo.tw/EkqXxYy

FBhttps://wooo.tw/FvkhUP1